读万卷书(四):《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引言】《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作者:[日] 奥野宣之 ,日文原版名《読書は1冊のノートにまとめなさい》,副标题: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出版年: 2016-6,出版社: 后浪出版公司·江西人民出版社,豆瓣读书评分7.5。(阅读周期: 2018.10.20 - 2018.10.25)


闲话

  2018.10.21,和往常没什么两样的一个周日,天气阴沉沉的,傍晚还下起了小雨,借着午休时间和晚上陪儿子看动画片的工夫,草草浏览了这本书。
  想来也是因为本书是一本偏方法研究的书籍,另外其中也有很多的示例并未细细研读,但读后也颇有些感触。

摘录

就这样,读书的目的从“读完就好”变成了“写读书笔记”,读书的重心也自然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因为读了书而写读书笔记”,而是“为了写读书笔记而读书”。

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为了坚持写读书笔记而走形式主义。不管采用什么方式,都要踏实地写笔记,并真正理解书的内容。

一边寻找,一边划分好“部分”,按照不同的方法阅读。我把这种方法称为“寻读”,就跟“跳读”“泛读”一样,是一种自成一派的速读法。

笔记读书法需要我们进行读书、画重点、写读书笔记三个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阅读。这种多次阅读留下的印象肯定会比普通的阅读深刻好几倍。如果是亲手摘抄,效果会更好。

写读书笔记三要素:日期·书名·作者名;除了上述三个要素,也可以加上以下两个要素。·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

举个例子,有一本书已经读完半年多了还迟迟没有着手做笔记,该怎么处理呢?先别觉得懊恼,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可是件幸运的事。因为读完一本书的时间越长,在读书中产生的感情变化就会越模糊,你就越能冷静地看待书中的观点。所以,写读书笔记时不要在意这本书已经被放> 置了半年,而要更加关注那些依旧魅力不减的内容,摘抄、复印那些你仍然觉得很棒的文章,写上过了半年以后你又想到的事。这些都是需要经过时间积淀才能做到的。

读书体验比书本身更重要。

请找到那本能够成就自己的书。失落的时候,走投无路的时候,那本书都会成为自己的心灵支柱。拿我自己举个例子,很多书塑造了现在的我,但如果一定要挑出一本,那本书就是法国哲学家阿兰的《幸福散论》。

读书笔记是一种升华工具,可以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

读书笔记并不是写完放好就万事大吉了。如果在读书时发现了感兴趣的内容,就应该扎实地多看几遍,偶尔还需要把读书笔记完完整整地翻一遍,了解自己到目前为止都读了什么书。这样的反复输出,也可以说是在对自己灌输思想。而通过这样的过程,已经消化过的信息又经历了一次精细的咀嚼。

我建议选择一个固定的场景进行重读。首先,在自己的生活圈里选择一个“重读笔记时间”,睡前或是洗完澡以后都可以。

养成重读的习惯!养成重读的习惯!养成重读的习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想要简单回顾时——重读读书笔记;想回忆起更多时——参考书中的重点段落;想从头开始看起时——重读原书

一味盲目阅读等于没有读过,而数码产品的发展在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懒惰,让我们的读书生活变得低效而流于表面。

精华

笔记读书法和普通读书法的区别

  从方法上来说,笔记读书总比漫无目的的阅读要来的有效;当然我们现在不一定会使用纸质书籍了,所以涉及不到购书的环节,但选书却是一门不小的学问,读要读的有价值。

读书标记

  人总是健忘的,不管你对你的大脑多自信,时间总会像橡皮擦一样擦去你记忆中的部分,所以标记对于尤其是我这个年纪的来说,真是个不错的建议。

读书标记和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或许已经记得不是哪本书里面的了,但是你永远会记得这句话,读书方法也是一样,需要实践起来。

我说

  其实看中这本书,最重要的一点还是看中这里面提到的为了写读书笔记而读书;往往很多时候我们读书除非是为了查询某个特定的问题,很少会带着极强的目的性去读的,这也就导致了仅仅是从感官上读了这本书,而它能给你带来什么能为以后留下什么却并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内,所以可能你自认为读了很多书,但真正留下来的极少;当然量变引起质变的作用还是会有的,真正读到一定量了,总也会有些成效。
  而我们为了写读书笔记而读的话,就会不自觉的去选择去思考,在自然的过程中读的更深入,从而也加速了这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想来甚好。
  总的来讲,书读总比不读要好,固然有些没有读深入,但多多少少会在我们的思维中留下一些或深或浅的烙印,可能很多年后的某一个时刻突然闪现也未可知。

------2019 Lin.C ------